柳州市委组织部(调研室、组织科、电教中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柳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富民兴柳”总体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突出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9993个,其中,党委393个、党总支839个、党支部8761个,党员总数173567名。
一、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树立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典型
五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推进村级组织“五村、两规范”建设,大力开展“四培养”、“三服务”、“两带富”主题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已把6178名农村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1376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把1156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干部,把460名党员村干部培养成为村党组织书记。认真抓好退岗村干部养老生活补贴制度及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政策的落实;争取了800多万元国债用于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加大村级办公用房建设的力度,仅2006年就投入228万元新建76个村委办公用房和维修部分村办公用房。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子,共投入390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深入推进定点扶贫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定点帮扶工作,建立市基层组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从2003年开始,开展五年为期的定点扶贫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定点帮扶工作,建立了企业、机关单位与农村结对帮扶的责任制,共组织了137个企业、市直机关单位、中直区直驻柳单位与全市70个乡镇的297个贫困村开展第一轮结对帮扶。今年第二批85个村的结对帮扶工作已经铺开。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地方实际,通过抓班子,发挥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通过抓党员,调动党员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四个突出”(突出发展主题,抓好结构调整;突出政府主导,形成强大合力;突出农民主体,实现全民参与;突出村“两委”主力,提供组织保障),发挥“三大优势” (发挥工业企业优势,以工业反哺农业和农村;发挥中心城市优势,以城市带动乡村;发挥柳州资源优势,以旅游富裕农民),坚持“六不”原则(不搬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拆房、不负债、不搞形式主义),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加强协调,整合财力,强化措施,抓点带面,建立了一大批像柳城县叶家、六耳冲屯、柳北区新南屯等“投入少、见效快、花钱少、办事多”的示范样板点,并以此辐射和推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有为有位,树立了党在农村中的威信,树立了党员的信心。全市共建立市级领导联系点32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2个,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16个,组织了1919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指导新农村建设。我市新农村建设引起了中央党校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关注,今年4月,中央党校及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在我市举办“社会主义新农村--柳北实践高层理论研讨会”;今年7月,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我市在会上作经验交流,自治区领导对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以实施社区党建整体提升工程为基础,创出了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特色
认真开展自治区党建示范城区的创建工作和自治区、市两级社区党建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协助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区社区党建工作现场会,指导全市162个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在社区设置专职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建立完善党员“双重”管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创立社区党校、爱心超市、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工作站等居民群众需要的阵地,推广“党员责任区”、“党员社区志愿者”等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把柳南区作为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提升工程示范区,着重在社区办公场所、活动阵地、基础设施,在党员管理、党员发展、党员服务等方面加强探索,在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等方面加大实践,引导社区党员积极开展义工服务进社区活动和其它服务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城中区开展“五联社区”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向纵深发展。鱼峰区通过“民愿接待室”这一社区党建品牌,不断拓宽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平台。
三、以开展“企业党建工作年”活动为载体,打造了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品牌
随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革改制力度的深入,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问题。为了搞好企业党建工作,我们以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机制为重点,不断加强国有、国有控股和集体企业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加强改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创新国有企业党务工作者培训方式,组织国有企业党务干部到深圳经理进修学院学习培训;抓好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和规范化建设,召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现场会,推行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制度,目前已派出348人。2007年以“企业党建工作年”活动为载体,在国有企业继续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在非公企业,按照“目标上树立新标杆,工作上体现高标准,推进上寻求新突破”的原则,采取调查摸底、加大组建力度、充分发挥作用“三步工作法”,及时组建党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250多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组建党组织。在前段时间公布的2006年广西百强企业十佳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名单中,柳州有14家企业进入广西百强行列,其中柳钢(集团)公司排名广西第一;12家企业和12名企业家进入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名单,其中3家企业和3名企业家分别评为广西十佳企业、十佳企业家。
四、以“五送传情”为依托,搭建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党员电教科技工程活动,“送科技、送政策、送法律、送信息、送温暖”的“五送传情”主题电教活动成效显著。五年来在全市农村社区共组织播放政策、科教、法律等方面的电教片7.1万场次,收看人数达320万人(次);大力加强电教网络建设,树立了64个自治区党员电教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全市至今共有党员电教中心户4100多户;大力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共投入资金60多万元,为300个村配备了电视机、影碟机,全市“两机一柜”配备率超过了90%,并复制了3.5万多张农村技术光碟下发乡镇、村屯;加大科技片的摄制,组织摄制50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家致富科技片》,已摄制完成的5部科技片入选《广西百部乡土电视教材》,多部科技片获一、二、三等奖;认真办好《风展红旗》党建电视专栏,共摄制播出115期,宣传报道了近4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及优秀党员的事迹,栏目被中组部评为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党员电教观摩片优秀奖、三等奖;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终端接收站点已覆盖全市86个乡镇,累计建立县、乡镇、村屯站点342个。(此文获柳州市组织系统“创一流业绩,迎接十七大”征文评选一等奖)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柳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富民兴柳”总体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突出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9993个,其中,党委393个、党总支839个、党支部8761个,党员总数173567名。
一、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树立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典型
五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推进村级组织“五村、两规范”建设,大力开展“四培养”、“三服务”、“两带富”主题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已把6178名农村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1376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把1156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干部,把460名党员村干部培养成为村党组织书记。认真抓好退岗村干部养老生活补贴制度及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政策的落实;争取了800多万元国债用于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加大村级办公用房建设的力度,仅2006年就投入228万元新建76个村委办公用房和维修部分村办公用房。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子,共投入390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深入推进定点扶贫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定点帮扶工作,建立市基层组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从2003年开始,开展五年为期的定点扶贫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定点帮扶工作,建立了企业、机关单位与农村结对帮扶的责任制,共组织了137个企业、市直机关单位、中直区直驻柳单位与全市70个乡镇的297个贫困村开展第一轮结对帮扶。今年第二批85个村的结对帮扶工作已经铺开。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地方实际,通过抓班子,发挥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通过抓党员,调动党员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四个突出”(突出发展主题,抓好结构调整;突出政府主导,形成强大合力;突出农民主体,实现全民参与;突出村“两委”主力,提供组织保障),发挥“三大优势” (发挥工业企业优势,以工业反哺农业和农村;发挥中心城市优势,以城市带动乡村;发挥柳州资源优势,以旅游富裕农民),坚持“六不”原则(不搬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拆房、不负债、不搞形式主义),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加强协调,整合财力,强化措施,抓点带面,建立了一大批像柳城县叶家、六耳冲屯、柳北区新南屯等“投入少、见效快、花钱少、办事多”的示范样板点,并以此辐射和推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有为有位,树立了党在农村中的威信,树立了党员的信心。全市共建立市级领导联系点32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2个,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16个,组织了1919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指导新农村建设。我市新农村建设引起了中央党校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关注,今年4月,中央党校及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在我市举办“社会主义新农村--柳北实践高层理论研讨会”;今年7月,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我市在会上作经验交流,自治区领导对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以实施社区党建整体提升工程为基础,创出了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特色
认真开展自治区党建示范城区的创建工作和自治区、市两级社区党建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协助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区社区党建工作现场会,指导全市162个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在社区设置专职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建立完善党员“双重”管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创立社区党校、爱心超市、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工作站等居民群众需要的阵地,推广“党员责任区”、“党员社区志愿者”等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把柳南区作为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提升工程示范区,着重在社区办公场所、活动阵地、基础设施,在党员管理、党员发展、党员服务等方面加强探索,在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等方面加大实践,引导社区党员积极开展义工服务进社区活动和其它服务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城中区开展“五联社区”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向纵深发展。鱼峰区通过“民愿接待室”这一社区党建品牌,不断拓宽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平台。
三、以开展“企业党建工作年”活动为载体,打造了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品牌
随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革改制力度的深入,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问题。为了搞好企业党建工作,我们以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机制为重点,不断加强国有、国有控股和集体企业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加强改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创新国有企业党务工作者培训方式,组织国有企业党务干部到深圳经理进修学院学习培训;抓好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和规范化建设,召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现场会,推行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制度,目前已派出348人。2007年以“企业党建工作年”活动为载体,在国有企业继续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在非公企业,按照“目标上树立新标杆,工作上体现高标准,推进上寻求新突破”的原则,采取调查摸底、加大组建力度、充分发挥作用“三步工作法”,及时组建党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250多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组建党组织。在前段时间公布的2006年广西百强企业十佳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名单中,柳州有14家企业进入广西百强行列,其中柳钢(集团)公司排名广西第一;12家企业和12名企业家进入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名单,其中3家企业和3名企业家分别评为广西十佳企业、十佳企业家。
四、以“五送传情”为依托,搭建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党员电教科技工程活动,“送科技、送政策、送法律、送信息、送温暖”的“五送传情”主题电教活动成效显著。五年来在全市农村社区共组织播放政策、科教、法律等方面的电教片7.1万场次,收看人数达320万人(次);大力加强电教网络建设,树立了64个自治区党员电教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全市至今共有党员电教中心户4100多户;大力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共投入资金60多万元,为300个村配备了电视机、影碟机,全市“两机一柜”配备率超过了90%,并复制了3.5万多张农村技术光碟下发乡镇、村屯;加大科技片的摄制,组织摄制50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家致富科技片》,已摄制完成的5部科技片入选《广西百部乡土电视教材》,多部科技片获一、二、三等奖;认真办好《风展红旗》党建电视专栏,共摄制播出115期,宣传报道了近4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及优秀党员的事迹,栏目被中组部评为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党员电教观摩片优秀奖、三等奖;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终端接收站点已覆盖全市86个乡镇,累计建立县、乡镇、村屯站点342个。(此文获柳州市组织系统“创一流业绩,迎接十七大”征文评选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