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县文体局以开展“向身边党员学习”和“五大行动”为抓手,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党员的战斗力;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切入点,狠抓文化提升,打造“长安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加快推进“文化融安”建设,促进我县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一、建阵地,夯基础。一是建设村级文化中心工程。两年来,共投入495.6万元,在9个乡镇建成1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并充分发挥文体娱乐、健康服务、文化学习、农科培训、宣传教育等功能。二是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近两年,新建5个乡镇文化站综合楼,使全县12个乡镇全部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服务群众、指导基层文化发展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三是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成“农家书屋”164个,同时配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全覆盖,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群众学科技、促增收、帮致富的好去处。四是完善县城公共文化休闲设施。先后完善长安河西广场、长安广场、县文化体育中心等文体设施,使零距离的“文化大舞台”成为广大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场所。
二、强队伍,促发展。一是巩固“和谐文化在基层”活动成果。认真开展“月月比、季季赛、年年奖”,促进了基层文艺队大发展,全县业余文艺队由2010年4月的47支增加到142支,演职员总数达3450人。二是加强文艺创作培训。选派县文艺骨干到柳州、来宾、桂林参加戏剧、小品、声乐、舞蹈培训班学习,提高辅导员的辅导水平。聘请柳州市及各县专家老师授课,为学员讲授了彩调剧创作、小品创作基础理论和舞台艺术创作与导演等课程,近两年举办各种创作培训班5期,组织业余作者创作文艺作品200多个。三是加强对文艺队业务的培训辅导。对各业余文艺队骨干进行编、表、导、演方面的培训,培训文艺骨干近500名;文化馆、原文工团等专业人员1000多人次下乡进行辅导,辅导文艺队人员达2800多人次,提高了文艺队的表演水平。四是重视体育协会建设。全县有各类体育协会160个,会员2.3万人,活动项目有门球、健身球、气排球、柔力球、太极拳、剑等二十多种,民间各种健身俱乐部达25个,全民健身广泛开展。
三、构载体,筑平台。一是办好节庆民俗文化活动。利用春节、元宵、中秋等中国传统佳节,举办迎春晚会、山歌演唱、民俗展演、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活动,独具民族特色的大袍芒篙节、板榄“三月三”等,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文化搭台、促项目建设。文化建设开辟了扩大对外宣传的新窗口,也为开展招商引资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功举办了两届融安金桔商品交易会、第十三届龙舟大赛等,吸引并促成了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融安。三是构筑“长安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不论是“送文艺进乡村”、“业余剧团剧目展演”,还是广场文艺演出活动,均以“长安大舞台”的名称出现,给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平台,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2012年融安县与市文化局、市体育局签订了《关于推进文化发展促进和谐融安建设合作备忘录》、《关于推进体育发展促进和谐融安建设合作备忘录》,必将成为我县文体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四、树品牌,建特色。一是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全县142支基层业余文艺队活跃在广大城乡,2011年共演出2200多场,观众近百万人,自编自演的节目,思想性强,内容健康,贴近群众生活,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深受观众好评。参加广西第六届音乐、舞蹈大赛获优秀创作奖;参加柳州市第五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长安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初步建立。二是龙舟文化品牌发扬壮大。龙舟赛是我县传统体育活动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民众最喜爱的活动。随着龙舟赛的成功举办,上百支队伍的参赛,具有传统文化体育特色的龙舟赛已成为融安独具影响力的名片,并且使龙舟制作技艺得到发扬。2011年组织龙舟队参加各级种类比赛多次获奖。2012年龙舟赛挤入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
(县文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