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融安动态 基层党建 人才工作 干部工作 党员教育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理论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两新”党建 >> 文章内容
 站内搜索
最新新闻
· 从京冀足迹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之道”
· 何以“美丽中国”:近水遥山皆是情
· 以青春之色勾勒“枫桥经验”的“初心图鉴”
· 开展主题教育 如何扎实做好调查研究
· 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
· 领悟总书记这些要求,抓好第二批主题教育
· 坚持“四下基层” 走好群众路线
· “起承转合”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篇”
· 县委书记于福坚到各部门机关走访调研
· 县委书记于福坚到各部门机关走访调研
热点新闻
· 潭头乡:党建引领走出村级集体经济新“稻”路
· 桥板乡:创新“党建+”模式 赋能乡村振兴
· 融安:“数治”党建赋能基层治理
· 泗顶镇:党建引领促进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 大将镇:“党建+乡贤”释放乡村治理新动能
· 沙子乡红妙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
· 融安县两新组织党工委:关注党员成长 唤醒使命担当
农民增收不再难——对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农民增收难”问题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3-08-19
近年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决策者和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传统观点认为,政府投入少、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而当前农民增收难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慢有关。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我县把农民增收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这就促使我们再一次思考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农民增收难,难在哪里?如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当前破解农民增收难的关键,更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突破口。
一、当前农民增收所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民增收所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环境条件限制,造成部分农民增收无路
自古有句话“在山靠山,靠水吃水”,我县是一个以群山为主地区,各乡镇有着不同的地理结构,很难连片种植或采用机械化生产,传统手工耕种无法更新为自动化生产,必将影响农民增收。
现实条件和传统观念的长期束缚,制约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人多地少是制约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首要瓶颈。生产力水平制约着交换的规模和范围,农村的产出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种地,而人均一亩左右的耕地,无论种植什么,产出的都是很有限的,除了满足自己生存以外,能拿出交换的只能是少数。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到位的情况下,他们必须从眼前实际出发:首先保障生存,然后再图发展,而自给自足是他们的最根本的生存保障。这是农民商品意识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传统观念束缚着农民的交换意识。改革开放20年来,农民思想观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距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市场意识还不强烈,保守思想严重,缺乏冒险精神,这些都是束缚农民手脚的无形绳索。
2.农民观念落后,守业不创业,跟不上经济形势的发展
在当前农村,这种“养猪过年、养鸡赚油盐、种田保肚子”的旧思想在我县仍普遍存在,还有一些村民“小富即安”思想、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的懒惰思想也较为严重。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而家中的田又舍不得转包给别人,而在家种田的,一块地几十年前种什么,几十年后还依旧种什么,不愿去探索致富的新途径,一些农民还认为,种几分田,打几盘牌这样的温饱生活才逍遥自在。
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出效益低,实际收入增长缓慢,隐性负担较重
由于受“农村就是农业,农业就是种植业,种植业就是粮食”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基本上是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占统治地位。虽然第一产业占纯收入比重呈逐渐减少趋势,但农民的主要收入仍来自于种植业。目前农民增收主要还是以增加产品产量为主。二、三产业虽有增长,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高。近些年来农民粮食产量虽然不断增加,但价格偏低,农民实际是"丰产不丰收"。与之相对应的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自80年代末以来,农产品成本急剧上升,致使农业特别是粮食比较效益越来越低。
4.政府介入产业调整没把握好“度”的问题
政府有充足理由和能力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干预,但必须把握好“度”。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政府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为所欲为,而是要顺势而为。农村产业结构已经调整了20、30年,现在都还在调整中,但是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我们认为目前政府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失灵”,一是干预过度,政府在介入产业结构调整时作出的制度安排虽然方向正确,但是可能存在着失之过严的倾向,从而又会在另一方面对生产力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另一种是方法不当,从而大大降低干预效果。例如:县里各部门为了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各自把任务分摊到乡镇,乡镇只能分摊到村屯,蔗糖部门要求种甘蔗,林业部门要求发展油茶,经贸部门要求发展中草药,农业部门要求发展秋冬菜,水果部门要求发展葡萄、丰水梨等等,并且都以任务形式下发,作为乡镇年终考核的内容,乡镇为了完成任务获得好的绩效,只能狠抓落实,也顾不上农户是否理解、支持,这样,农户容易产生困惑,不知道一年该种点什么该发展点什么,也容易让农户产生抵触心理,认为“反正政府让干的都不是什么好事”。
5.农技推广力度不足,农民缺乏科技种植经验
在调查中了解到,虽然现在各乡镇都有农业服务中心,但是发挥的作用并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对农技队伍的投入少。现在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是比较多,在农业技术研究上也花了大力气,然而,在对农技队伍的培养上,却没有注重。现在乡镇农业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大多数是80、90年代毕业的中专生,甚至有部分是70年代的中专生,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的对应的专业培训也较少,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不及时,有些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还没有一般农民丰富,更谈不上指导农户生产了。不少部门也到田间地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但是力度较弱,受训人员能学到手的东西太少。
6.扶持政策不连续性、不兑现和兑现不及时影响发展积极性
目前的一些扶持政策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延续性欠缺现象:一是不存在延续性。有的政策今年有,明年没有了;有的政策县级有,乡村级就没有了。二是即使能够延续,但却出现扭曲和走样。有的政策今年是这样的投入,明年就不同程度的变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农村新农合政策和沼气池建设扶持政策。新农合最先每年每人参保仅需交纳10元,第二年就要交纳20元,第三年就变成30元,2012年就变成50元了,并且门诊部分可以转到下一年,第二年又不能转到下一年使用;沼气池最先一座补助800元(以8立方为标准计算),第二年补助标准提高到1000多元,并且在前几年宣传沼气池政策时从上到下一直强调“今年是最后一年,明年没有补助了”来动员更多的农户建设沼气池,而实际情况是,现在沼气池补助政策仍执行,并且一年比一年的补助标准高,2011年一座的补助达2200多元,一些计划建沼气池的农户就会认为是不是以后政策会更好,补助会更多,就存在观望等待心理,而一些前几年已经建设沼气池的农户认为自己获得补助太少,吃亏了,认为动员他们建设沼气池的工作人员是“骗子”,于是对政府的号召总存在着疑虑。政策的不兑现和兑现不及时也严重影响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具体表现在:有些领导包括部门领导到乡、村调研、查看产业时,轻易许诺,但记忆力都非常不好,承诺的都难兑现,有些承诺在承诺后也没有下文了,甚至当领导调离原岗位后都没有兑现,农户的记忆力倒非常好,经常到乡镇一级或向包村乡干部来询问兑现事项;而有些扶持政策兑现不及时也非常影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例如,在甘蔗生产、毛竹低改等项目实施过程中,扶贫部门承诺的肥料,往往都是过了施肥的时节才到位,并且扶持的肥料农户往往认为肥力不足,不是他们理想中的,认为政府在购买肥料过程中是不是又搞了什么“鬼”。
7.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增收无保障
以前是农户不发展产业,现在是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后,由于农产品受市场波动大,价格不稳定,又没有深加工企业,造成群众损失,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的积极性。经调查了解到,2011年桥板西红柿,价格最贵时达到1.8至2元一斤,而便宜时10元一担(约100斤);由于2011年大丰收,雅瑶、大将不少农户的金桔直到2012年4、5月份都还有几万斤未能销售,桥板不少农户的甘桔也由于丰产而难销售,眼睁睁看着烂掉。养殖业也由于受饲料价格上涨和销售价格不稳定等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养猪、养鸡的风险较大,大部分农户望而却步。农产品价格波动,使普通农民无法预测变化趋势,只能凭着“碰运气”的心态,麻木发展生产,从而造成增收无保障。
8.农村土地纠纷较多,造成不少土地闲置
经调查发现,我县农村土地、山场纠纷较多,而乡镇司法部门人员又相对较少,部分乡镇司法所仅有1人,乡镇政府的司法助理不少都是挂的,身兼多职的。很多土地纠纷都未能及时调处、裁决,“纠纷没解决,纠纷地双方就不能动”的原则让不少好土地闲置下来,没能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作用。
9.农村生产基础设施落后,造成农民增收难
现阶段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以解决群众出行难及改善生活为主,主要是以村屯道路、饮水项目建设为重点,而用于生产方面的建设投入较少,特别是水利项目、生产(蔗区)道路建设少,不少蔗区道路路况非常差,生产原料难运输,甘蔗砍运时经常十来天都没办法拉到外面,从而大大影响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二、对促进当前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社会在进步,农业也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长期性话题,为稳定我县农业生产正常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政府切合实际做好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要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市场配置资源,是政府介入的基础,也是政府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面。要始终坚持市场优先,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做好的事,政府一律不加介入。要始终坚持一个根本原则,即只有在市场做不到、做不好即发生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政府才积极介入。政府的合理定位是,用科学有效的促进政策,做企业和市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一是要尊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切实运用好经济手段。政府干预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最根本的是通过各种政策手段使政府意图成为市场主体的自觉行动。为此,经济手段就成为政府的首要选择。二是要扎实推进部门联动,实现行政手段效果最大化。运用行政手段,关键是有关部门要统一步调、联合行动、形成合力,否则就会大大影响政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因此,对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要动用政府控制的各种资源,包括税收、价格、信贷、土地甚至运力等手段进行全力支持,真正让农户看到赢利回报的美好前景。而对限制发展特别是要淘汰关停的项目和企业,也要使用政府能够使用的各种措施,进行坚决干预。当然,行政手段和部门联动,必须建立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之下,既不能人为造成法律上的不正当竞争,也不能随意侵犯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作的监测评价考核,强化政府促进的动力机制
2.鼓励发展规模化种植,促进增产增收
规模化种植和普通种植相比有着较明显的特点,一是规模化具有节约成本优势,例如批量购买农资,农业机械普及应用等等在价格上和用工费用上都可以体现实惠;二是规模化生产可以体现粮食销售渠道多样化,体现价格优势;三是规模化生产可以体现种的多赚的多的优势。所以说,从综合方来看,鼓励发展规模化种植,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3.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政府部门一要加强对低产田的整改力度,特别要针对丘陵山区农田田块面积小,有一定的坡度,耕作难度大,土壤肥力较低,无灌溉设施或基本已毁坏的农田为主。还要对粮食生产大田(区)修建农田机械通道,方便农用机械正常通行,促进生产工作效率。二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防渗补漏,重点修复渠道,保持渠道水流畅通,对堵塞的渠道要及时采取清淤泥和防渗补漏的措施。对于部分已经倒塌的水塘,不能蓄水的,要加强对水塘重建工作,实行防渗补漏、清淤泥,增大蓄水量,确保水塘的正常使用。
按照适当超前、项目整合、量力而行的原则,组织实施土地整理、能源建设、道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增强了农民增收后劲。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复垦整理土地等,建成了一批“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水到田”的标准化高产稳产田。坚持大中小结合,蓄引提并举,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组织实施通村、通屯油路和通田间地头的砂石路工程,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部分群众饮水困难。以农村危房改造、街道美化为主的新建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抵御风险的能力
引进金桔、西红柿等深加工企业,促使形成企业加农户模式,企业同农户签订价格保底合同。只要价格稳定,销售不愁,农户才会放心、安心投入生产中去。
5.简化扶贫政策资金申请手续,确保扶持政策兑现及时到位
一是要简化手续,确保扶持政策兑现及时,目前从调查情况看,各扶持政策在申请资金时,手续繁锁,要经过层层审批,往往审批下来后,都错过了种植的最佳时节。二是要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不该许诺的就不能随便许诺,承诺了的就一定要及时兑现。
6.增加配备人员调处土地纠纷,引入第三方开发利用纠纷土地
配备齐乡镇司法人员,加大土地纠纷的调处力度。对于未能调处的土地,采取引入第三方承包纠纷土地,承包金由乡镇或村屯保管,直到调处结束或裁决后,再分配承包金,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闲置纠纷土地,促进农民增收。
7.推行农村土地流转监管机制,规范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让田地逐步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集中,充分发挥土地流转示范村的良好效果,然后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其次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以乡、村、组三级联合,加强流转土地的管理,组内土流转由组负责监管,跨组土地流转由村负责监管,跨村土地流转由乡负责监管,将土地流转形成书面,作为出现纠纷后调解的依据。再就是组、村、乡、县四级要建立辖区内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及其土地流转动态情况,随时掌握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8.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促进机械化生产进度
政府相关部门一要加大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培训力度,培训大批量会操作、懂保养、善经营的综合性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切实让农民“用得好”高性能农业机械;二要加大地方财政扶持和信贷支持力度,切实让农民“买得起”高性能农业机械。坚持把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认真实施了农民教育培训工程。三是要开展乡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引进计划,提高乡镇农业推广部门的专业知识及指导农业生产能力。
9.发展农村综合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种短期培训班,培养多种规格的实用人才,走符合我县农村实际的发展教育路子。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从传统型农民向现代型、科技型、知识型农民转变,促进我县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地大物博,农民勤劳善良,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还有很多新方法、新途径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开拓。只有农民增收了,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的希望就成功了。
(桥板乡党委 莫均)
上一篇: 县国税局:“四个五”提升税收服务质量 下一篇:
 
中共柳州市委组织部主办 | 融安县委组织部承办│电话:2825584 | 地址:柳州市文昌路66号│邮编:545006 | 桂ICP备2021006142号-5 | 桂公网安备 45022402000005号
©2007-2016 中共柳州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