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县委组织部
“过去,代表的作用只体现在开会的几天时间,五年开次会,会期三五天,举举手,划划圈,散会就靠边”。这是鹿寨县雒容镇高岩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光对过去当选县党代会代表的看法,这一看法在3年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04年以来,鹿寨县实行常任制以后,进一步明确了代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在闭会期间,通过组织代表参加一些经常性活动,发挥作用,代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大大增强。于是,基层代表们又说:“以前党代会一结束,我们就没用了。现在不一样了,县委很重视我们,主动征求我们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我们开展各类活动。我们只有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鹿寨县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催生了阵阵宜人的清风—— 民主决策拂来政治清风 为更好地发挥和调动在任267名党代表的积极作用,针对长期以来党代表只在大会期间履行一下职责,闭会后就不再发挥作用的状况,2004年以来,鹿寨县实施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加强党代表的职能作用,让党代表充分行使对县委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一是举办代表培训班,组织代表进行常任制基本知识以及提案写作等方面的培训,增强了他们参与党内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两年来共分批举办了4期(次)这样的培训班;二是组织代表开展视察和调研活动,让代表对全县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确保党代表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真正落到实处。先后5次组织代表对县内两个工业园区和城南开发区进行专题调研、督查;三是推行党员旁听县委常委会制度,让党员代表旁听县委常委工作会议,常委会上征求旁听党员代表的意见,让他们献计献策,行使最直接的建议权。县委常委分别多次下到所在选区召开座谈会,围绕县委实施“五大工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等重大问题征求代表意见建议;四是组织代表开展评议县委委员活动,把领导干部直接置于党代表和全体党员的监督之下,强化了党内监督机制,缩短了党的领导干部与党代表之间的距离;五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党代表在学习、履职等方面的表率作用,使他们积极做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成为促进解决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的协调员。 该县县委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广泛地把党代表们联系在一起,在工作决策中较大限度地地拓宽了民主渠道,保证了党代表对全县重大问题决策的参与作用,实现了党内重大事情的民主决策。由于充分调动广大党员代表在党代会期间关心党内工作的积极性,党代表们在行使职能中能够畅所欲言,两年多来,县委常委会共收到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提出的意见、建议共300多条。这些意见、建议,多数得到县委综合采纳,一些重要建议已被纳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抓。县委的决策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在重大问题决策上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各项决策群众拥护率达到98.8%。 社会稳定展现过硬党风 这两年多来,鹿寨县活跃在基层的267名党代会的党员代表,在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构筑农村稳定环境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今年8月17日,惊动自治区领导的龙岩水库险情的发生,就考验了一批党员干部,5名党代会常任代表带领90多名骨干党员,20天战斗在出险的战场上,谱写了一心为民的赞歌。面对库容240多万立方米、随时都有大坝垮塌淹没一切的龙岩水库,为了下游33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党员干部们从8月17日起,顾不得自己生命安危,一边紧急疏散出险区的群众,一边带领群众对水库进行险情紧急排除。特别是17日、18日两天,疏散群众遇到空前困难,不少群众不愿撤离,面对这一情况,党代表陈波、黄健、伍全忠、韦安勤、廖海燕5人分别将90多名党员分成21个工作小组,大家作战斗表态:“24小时不下战场,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出险区的群众全部转移,必要时宁可牺牲10个党员,也不能让群众死一人!”党员干部们全心全意保卫群众的精神,让身处险区的群众十分感动,撤离险区的工作终于有了顺利进展,群众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水库的各项排险工作也就顺畅多了……。 “干群合力,什么困难都能战胜。特别是在基层村一级产生出来党代表,由于他们来自最基层的党员群众中,是特别能战斗、最能够带领广大党员、广大群众战胜一切困难的领头人,县委信任他们、群众相信他们。” 鹿寨县委组织部的谭筱凤、龙裕胜如是说。 的确,鹿寨县基层的党代表们,在每一个紧要关头,他们的过硬作风都能突出地表现出来。不但在各类突发险情面前表现出迎难而上的大无畏气概,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上,都显得很有方法,工作有章有法。基层党员的岗位上,有他们这面旗,就有农村社会稳定。 和谐发展喜得催人劲风 党代会常任制,就是要代表肩上常担责任,心里常想着党的事业,行动执行党委意图,言论体现党委工作的宗旨。鹿寨县党代会常任制中的267名党员,就是这样,为了县里的全面和谐发展,他们自觉给自己压担子,为了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县第十一届党代会的代表们广开言路,交出了一份份很好的提案。 2004年,县十一届党代会召开之初,来自教育系统的练国才等党代表提出整合教育资源,创办职业教育中心的提案,为鹿寨县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出了处方。县委、县政府的采纳后,2005年,鹿寨开始全面整合教育资源,首创广西第一个县级最大(建筑总面积96000平方米、设计投资8640万元)的鹿寨职业教育中心。目前,该中心已成为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教基地,现有5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60多人。职教中心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等六个专业。今年以来,该中心已举办多期劳动力短期培训班, 8763人经过培训后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县十一届党代会期间,很多代表提出壮大鹿寨桑蚕产业的建议。县委、县政府把代表们的这一呼声当作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抓落实,经过奋战,鹿寨已发展桑园13万亩,成为拥有缫丝生产企业5家、共有38组缫丝生产线的广西蚕丝生产大县。今年9月,随着规划占地面积6000亩,首期开发1500亩的“广西丝绸工业园”在鹿寨动工建设,标志着鹿寨桑蚕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纪元。看到本县桑蚕业取得如此长足进展,当初提出大力发展桑蚕支柱产业的韦纯安等十几名党代表们深感欣慰,党内言论畅通带来全县的经济繁荣。 近几年,鹿寨县狠抓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县党代会的常任代表们勇挑重担,带领全县1.5万多名党员、40多万人民群众投身“三化”建设,取得了一个个辉煌成就。2005年,鹿寨县被评为全区经济发展“十佳县”,同年,该县还获得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县、广西文化先进县等一系列荣誉。常任制带来了长足进展,劲风催人,如今,鹿寨县党代会的常任代表们,正在再接再厉,挑起更大的重任,带领48万人民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新生活。(此文获柳州市组织系统“创一流业绩,迎接十七大”征文评选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