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 征文选登 > 正文
新农村建设队伍中的“铿锵玫瑰”——记柳北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彭靖
发布日期:2007-12-19   |  来源:市委组织部   | 字体大小:【
   市委组织部    唐明荣 

    34岁的彭靖,开朗率直,有着孩子般朴素恬淡的笑容。你很难想到,年纪轻轻的她已是柳州市新农村建设的“老手”。在由男子汉主导、领导干部扎堆的柳州市新农村建设队伍中,“铿锵玫瑰”彭靖用踏实敬业的工作精神书写着自己平凡而精彩的人生。 
    “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被许多机关干部认为是个“苦、脏、累、险”的工作,特别不适合女同志的工作,柳州市市直机关下派了近二百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女同志不到十人,而彭靖就是其中之一。但在同事们的印象中,彭靖却从没为这些困难抱怨过。当被问到为何选择去当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时,彭靖笑笑说:“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干一行爱一行而已。”  
    1996年,彭靖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分配到柳州市委政法委工作,专业对口,前程似锦。可当她干得正欢的时候,1999年一纸调令把这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姑娘调到了柳州市委组织部。那时的她新婚燕尔,意气风发,但却毫无怨言并满怀豪情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在柳州市委组织部,她先后在部办公室、组织科、青年干部科工作过,每一项工作,都体现出她女性的柔情和组工干部的优良作风,每一个工作岗位,她都能迅速进入角色,做出一流业绩。 
    为了工作,彭靖一直在“舍小家,顾大家”。2001年她生下孩子不到3个月,就因组织工作业务吃紧而放弃产假提前返回工作岗位。平时的工作中她往往是夜以继日,特别是当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后,孩子经常几天看不到她。她常常教育孩子:“上学就要把学上好,工作就要把工作做好。” 
    正是抱着这样“简单”的想法,彭靖在这份女性较少涉足的职业上干得津津有味,而且干出了辉煌的业绩。  
    “要做就做到最好”  
    如何把工作做好,是彭靖最爱念叨的问题。她所在的柳北区石碑坪镇石碑坪村的农民评价她“说话特利索,办事放心、实在,很有亲和力,为我们农民做了许多好事实事”。而彭靖自己说:“多年的组工干部经历使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要做就做到最好。” 
    2007年初刚挂任柳北区石碑坪镇党委副书记时,组织上分工她负责新农村建设和党务工作,对于在城市长大、在城市工作,从没接触过农村工作的彭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一向腼腆的彭靖感受到,自己遇上了不小的挑战。尽管她非常努力,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一开始却不知道工作该从哪里入手,居然坐起了镇政府的“冷板凳”。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凭着多年组织部门养成的好作风,彭靖努力钻研农村工作之道,积极调查研究理清“路子”。作为镇党委副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摸清乡镇情况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试点屯的基本情况,她不分节假日,几乎每天都到屯里,柳北区石碑坪镇石碑坪村新南屯223户人家,她全部去过。通过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会、屯干会、队长会和村民大会,通过进门入户搞调研、摸实情,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她找到了工作的感觉,拟出了《新南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步设想》,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必须突出生产发展这个主题,必须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必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必须突出村“两委”主力作用的“四突出”思路。 
    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彭靖紧紧抓住我市是广西的工业城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等特点,充分发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以旅游富民”的三大优势,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以城镇化的理念来建设新农村,把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第一板斧放在了形成氛围上。为此她在村民中组织开展了“为建设美好家园建言献策”活动,起草了《倡文明新风 建美丽新南》倡议书,建起了不锈钢学习宣传栏,深入农户家进行思想发动,组织村屯干部到桂林市恭城县、柳江县等地学习一些村屯建设新农村的好经验、好做法;第二板斧放在了找准路子上。彭靖联系的新南屯是一个集体经济的“空壳村”,为了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她积极挖掘村里优势项目,主动联系城区林业部门在新南屯发展林业经济;组织村里的农民种植利润较高的贵妃葡萄等经济作物,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第三板斧放在了建章立制上。彭靖利用熟悉法律和党建知识的优势,为屯里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五村两规范”、“四培养三服务两带富”、村规民约、村屯议事规则等制度,为村屯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荣誉光环下的“真”性情  
    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一个平平凡凡的组工干部,在柳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把平凡的身影刻在了桂中大地上,把辛勤的汗水洒在了厚实的天地里,把朴实的作风印在了农民的心窝里,如今的新南屯生产得到了发展,形成了粮稳、果优的优势产业,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村屯的道路已全部硬化,改水、改橱、改厕工作已全面完成,文化、娱乐、卫生等公共设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得到了改观,屯里的水清了、路净了,到处都是小果园、小竹园、小菜园;良好的民风得到了树立,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民主意识得到了增强。在彭靖这位法律专业高才生的指导下,村民群众逐步树立了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村民自治制度逐步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氛围逐步形成。由于该村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自治区于今年7月在这里召开了全区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国家新闻出版署8月在这里成立了柳州市首家“农家书屋”;全区各地的参观团络绎不绝;柳州市也于今年9月在这里召开了全区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并从这里总结归纳出“不搬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拆房、不让农民负债、不搞形式主义”原则,目前这一原则正成为柳州市扩大试点规模的重要经验。面对这一连串的成绩,彭靖说:“我真的很幸运,我只不过是认真一点而已。” 
    的确,接触过彭靖的人,都能体会到她的“真”性情。对于一位农村工作指导员来说,做得更多的是一些小事、琐事。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两个村民因家中的土地被利用作为公共用地而进行干涉,甚至谩骂村屯干部、将已建好的公共设施的捣坏。得知情况后,她与其它指导员一起多次利用休息时间到家中地做农民的思想工作,想尽办法为她们协调解决困难;在一次值班时获知石碑坪村两个屯和另一个村的屯因长期以来的山林纠纷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时,她连夜与镇里有关领导到村干部家,并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跟他们讲解将产生的法律后果,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在担任指导员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她还为屯文化室解决了58张办公用桌、32张凳子,捐献了一批书籍。 
    她好学不倦,对自己各方面都“高标准严要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还特别注重学习,在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在学习一些农村知识的同时,还先后读了《中国的新革命》《世界是平的》等十多本书,她说自己有较深的知识恐慌,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除了喜欢在工作上“较真”外,彭靖待人也讲究一个“真诚”。“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要实实在在。只有真诚对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嘛!” 彭靖说。  
    一年的农村工作经验,让城里妹彭靖这个新农民又多了一种人生体验。她说,自己能做的就是更加谦虚谨慎,更加努力工作,对得起头上的“组工干部”这顶帽子。(此文获柳州市组织系统“创一流业绩,迎接十七大”征文评选一等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