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展开】
当前位置:首  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党建领航 促脱贫致富奔小康——三江县林溪镇高友村“战斗堡垒”案例
发布日期:2018-05-30      | 字体大小:【

党建领航  促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江县林溪镇高友村“战斗堡垒”案例

 

三江县高友村距三江县城39公里。因这里的人们世代都在高山上建屋,村寨因此得名——“高友,意为高山上的朋友。高友村完整保存近千年侗族建筑和民族文化,被誉为活的博物馆。村域面积6900,全村4841928人,有党员67名,设一个党支部。但高友村又是一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9682人,占总人口的35.4%。过去几年,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已经有64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脱贫人口250人,村级集体经济由空壳村转变为年收入2.9万元。2018年该村将争取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是什么原因让高友村两委班子有底气在今年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何在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带领村民发展致富呢?这是高友村党支部书记杨昌波时常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三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把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意识强、敢于担当的能人培养成村两委干部。杨昌波自2014年上任高友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不断提升支部党员自身素质,始终将党支部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窗口。他紧密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的意愿,深入调查研究。在他的带领下,高友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三江县两茶一木、种稻养鱼等特色产业,依托高友村自然优势和民俗旅游资源优势,以党员带头、示范带动、一带二帮三·先锋促脱贫为模式,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茶叶产业,多渠道促进农户增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战斗堡垒作用。

侗感党课入脑入心  凝心聚力谋发展

精准扶贫要做好脱贫一条心,听党部署共同奔社会主义小康路。杨送菊带着党员群众在鼓楼坪上手拉手唱起多耶歌,一声声优美的多耶歌声索绕着鼓楼侗寨,洋溢着无边的欢乐。侗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唱歌是侗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人喜欢聚集在一起多耶歌唱生活憧憬未来,多耶就是踏歌而舞

高友村地处湘桂百里侗文化长廊中心,多嘎多耶、芦笙踩堂、侗族讲款、情歌对唱等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完好。高友村党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大做侗感党建文章,以底蕴浓厚的民族文化为抓手,创造性地利用民族文化,把党支部活动场所转移到鼓楼、风雨桥等场地,利用富有民族特色的多嘎多耶、芦笙踩堂、侗族讲款、情歌对唱等形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十九大精神系列侗感党课

通过融合侗族民族文化,上侗感党课,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侗寨每个角落,使每个党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脑入心,不仅丰富了党支部的组织生活,陶冶党员的精神情操,提升了党员的素质,夯实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一把利器

心系群众安危 党员冲锋在前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高友村党支部的党员积极响应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口号,在群众面前树立了先锋的榜样。201779日,三江县遭受强降雨袭击,高友村遭遇严重地质灾害。因多处山体塌方,高友村断电,通信信号中断,通往外界联系的公路,被数十处山体塌方、泥石流掩盖。高友村如同一座孤岛,与外界失去联系,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是高友通往林溪镇的唯一通道,我们一定要及时修通。村党支部书记杨昌波获悉灾情立即召集村里的党员和群众赶赴塌方路段,数十名党员和群众在倾盆大雨中奋力协作,但由于塌方量太大,单靠人力不行,难以把道路修通。

他当机立断说:塌方量太大,单靠人力不行了,必须派人到外面联系铲车来救援,说完就冒着倾盆大雨,一个人徒步冒险爬过一处处塌方,经过3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才到达镇政府汇报灾情,并联系铲车救援。在铲车的协助下,数十名党员和群众用两天时间终于修通道路。

就在抢修通村道路后第二天,高友村又经历了一场险情,大雨将寨子里的一处山体冲塌了,大面积的泥石流沿着两户民宅之间的山坡倾泻而下,山脚下的水坝被拦腰冲断,大水漫出沟渠,水势越来越大,8处民宅浸泡在水中。吊脚木楼不同于钢筋水泥楼房,地基浅薄,大水浸泡时间长了,房屋会下沉、倒塌。

危急时刻,高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一起抢修水渠,村里能用的工具都用了,从上午9时一直奋战到晚上8时才抢通。

当发现低保老人潘平浓的木楼在暴雨中摇摇欲坠时,3名党员立即冲进去把她背出来。刚把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她家房上的瓦片就开始往下落,老人感动地对带领党员前来救援的杨昌波说:危难时,还是党员想到我们老人家 

党支部领航  助推集体经济

新品种油茶4年后挂果,8年后丰产,还不用像老品种一样要铲山捡茶籽,只需按期施好肥,一次性就可直接摘光茶桃,丰产时每亩最高可产油100斤以上,每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我们村集体林场有300多亩,丰产时总产值就有150多万元,现在种植还有补贴,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机不可失啊!杨昌波在村民大会上语重心长对党员和群众们做思想工作。

近年来,三江县把油茶产业的发展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推进精准扶贫的一项特色产业来抓。出台了《关于印发三江侗族自治县油茶低产改造精准扶贫工作规划意见》,明确提出了相关奖补措施和实施方案。计划从20182020年在全县开展实施油茶品改“3636”扶贫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融资6亿元,推进36万亩新品种油茶种植。贫困户实施油茶品改每亩补助2750元,新种植油茶每亩补助1750元。到2020年,全县油茶年产值预计达13亿元,脱贫户人均面积达2亩以上,户均增收1万元。

为认真贯彻落实这项惠民政策,高友村党支部主动作为,积极发动党员走村串寨,深入田间地头,动员群众开荒种油茶新品种、油茶品改。目前全村共进行油茶品改260亩,并争取群众同意将村级集体林场开荒作为油茶基地,组建一支50多名油茶品改党员突击先锋队,带领村民在村级集体林场发勾林场开垦炼山、挖坑、开坡梯,终于完成300多亩集体林场栽苗培土。

基地的建成,可以解决村里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户创业,保障村集体经济的收益。五年后,基地预计每年收入近100万元。 

党群齐心脱真贫  真抓实干谱新篇

高友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其侗寨传统的农耕文化已有600多年历史,保留了完整的民风民俗 、民族文化,有鼓楼、风雨桥、古庙、戏台等宝贵的文物,还有韭菜节、红薯节、多耶舞、吹芦笙等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丰富。

古语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高友村两委班子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古朴的民族特色建筑和纯朴的民风民俗,采取党支部+”模式,结合危房改造、寨改工程进行镇村旅游风貌改造,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每年吸引大批游客来到高友村,享受侗乡民族风情。

村民潘云丽原本在广东中山做灯具生意,看到高友村旅游业发展有前景,就将自己攒下的积蓄拿来开办农家乐和旅馆,聘请村里的贫困户做工,带动贫困户们一起脱贫致富。潘丽云高兴地说:现在村里风景更漂亮了,交通也方便了,游客也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高了,大家对未来信心满满

指着村口山坡上郁郁葱葱的茶树,杨昌波说:茶谚说,高山出好茶。在高友这个地方种植的茶叶具有高山气味,通常被认为是高品质茶叶的象征。近几年来,在村两委班子大力宣传和推广下,高友村茶叶发展迅速,已成了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

2000年,贫困户潘玉纯和罗力云夫妇前往全国各地到处打工,然而挣到的钱时多时少,也仅够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2006年,潘玉纯考虑到父母年龄大了,孩子上学无人照顾,于是回来照顾家中老小。这下,全家人的生活,全靠罗力云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比较困难。

在村里加工茶叶的党员潘奉军看到潘玉纯一家生活困难,就对她说:你种多少茶叶,我收多少。潘玉纯想,原本种茶叶收益不高,都是村民自发拿去卖的,现在有人主动收茶叶,说不定可以带领自己脱贫,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种植茶叶。如今,潘玉纯每天采的茶叶卖到潘奉军的茶叶公司,每斤能定价卖到15元左右,春茶每斤甚至能卖40元,一年就有1万多元收入。收入稳定了,原本愁眉苦脸的潘玉纯终于露出了笑容。

潘奉军则对从本村贫困户手上收购的茶叶,进行筛选、加工、包装,然后统一售往全国各地,形成产业链规模化运作,调动村里茶农的积极性,给贫困户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党员致富也不忘乡亲,在他们的引领带动下一带二帮三活动得到明显的效果,党群关系更加密切,齐心把高友建设得更加美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