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雅儒街道富康社区“四个服务平台”看和谐社区建设
一个社区十多个工作人员,却承担着成千上万的居民群众的服务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条件下怎样做好服务?柳北区雅儒街道富康社区党总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进百家门问计于民,借助辖区党组织和群众之力,精心打造“四个服务平台”,不仅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解百家难题,为弱势困难群体解决了燃眉之急,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口碑,还促进了社区服务管理能力的提升。
借医院之力打造医疗护理服务平台,让病患者宽心
人总会生病,尤其老人更是如此。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富康社区充分利用辖区第四人民医院的技术资源,与其建立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以“天使伴夕阳,志愿献爱心”为主题,打造医疗保健志愿服务平台。通过医疗护理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为居民提供疾病防治、健康宣教和康复指导等服务。志愿者们每月免费为辖区70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日常体检、血糖监测和慢性病护理,开展健康宣教和康复指导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失独家庭、残疾人和因病致困人员给予专门的照顾,努力使辖区病患者宽心。空巢老人韦桂花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志愿者们经常上门为其洗衣做饭、收拾内务或与其谈心聊天;残疾困难重病居民晏光强,患直肠癌无钱医治,社区党总支联系第四人民医院党总支进行沟通,结果医院为晏光强减免了一定的医疗费。2014年以来,第四人民医院的志愿者们共为70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体检100多人(次);慰问社区空巢老人30次,为辖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60人(次),组织为社区居民捐款捐物2次,累计捐款金额达4000余元。
借驻区单位之力打造文体活动服务平台,让居民舒心
娱乐是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社区条件的制约,富康社区的活动场所很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社区借驻区单位之力努力打造文体生活服务平台。一是该社区的雅铁小区内有一1000多平米的空地,或是长满杂草,或是被居民种上蔬菜,社区党总支在入户走访时,居民建议在此修建篮球场和健身路径,社区就与南铁工务基建化段工程段工会联系,在南铁工务基建化段工程段工会支持下,社区建起了篮球场;二是社区在柳北区老龄委的支助下,安装了14件健身器材,为居民打造了很好的健身场所;三是社区党总支主动向雅儒街道办事处反映社区的文化需求,街道办事处帮助协调区有关部门在富康雅居小区的围墙创建了150米科普文化长廊。有了这些活动场所,社区党总支以及下辖的各支部组织居民开展了趣味运动会,棋牌比赛、“党的群众路线知识抢答赛”和文艺演出等娱乐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居民的心情也舒畅多了。
借在职党员之力打造精神藉慰服务平台,让弱势群体安心
失独家庭、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是富康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对此,社区党总支以在职党员和社区爱心人士为主,创建了“心之家”服务平台,他们将在职党员和社区爱心人士分成若干服务小组,积极为空巢老人、病困居民提供邻里互助、感情沟通、谈心聊天、心理咨询等关怀服务,努力使这些弱势群体过得安心。居民李琼身患癌症,女儿在外地工作,平日无暇顾及,身为社区“心之家”志愿者的柳北区机关在职党员牙群亚等7家邻里轮流对其进行照顾,李琼苦闷,邻居们就和她聊天,给她解闷;李琼住院了,邻居们则轮流送饭和值守,献上亲情。在李琼生病住院急需用钱时,社区“心之家”立即组织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第四人民医院党总支部为李琼捐得善款5000多元。邻里的友善,聚集着信任,也激发了李琼对社会回报的爱心,她决定在去世后将遗体捐出做医学研究,以回馈社会对她的关心。从铁路设计院工程师岗位退休下来的社区党员黄炫绯,2010年至今,他每月向社区帐户打入600元,资助社区的2名身患重病的残疾居民和1位在校学生。
借助司法部门之力打造法律援助服务平台,让辖区居民定心
社区邻里之间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为减少居民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富康社区与柳北区司法局创建了一个“百姓说事点”服务平台,通过社区党总支牵头,一是不定期轮流到辖区的每个小区进行说事;二是在每月28日,由驻辖区的司法人员、居民调解能手等组成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法律宣传、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司法调解和居民困难的事进行说事服务。今年以来,社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共开展法律宣传5次,发放各类法律宣传资料2000余份;开展法律咨询3次,接受法律咨询60人(次);调解大小矛盾纠纷30多起。雅儒路东八巷的老罗和老邓原本是邻居,关系一直不错,自从老罗在房屋周边空地建了一堵围墙,影响到老邓家出行后,两家便开始有了矛盾。经过调查了解,为将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社区法律顾问和社区调解委员会反复向老罗宣传《土地管理法》,告诉他不能随意占用公共用地的道理,并发动与老罗关系较好的邻居劝导他自行拆除围墙,最终,老罗主动拆除了围墙,并向老邓赔礼道歉,两家的关系又恢复到了从前。雅儒路470号居民张某是一名吸毒人员,兄妹间因父母遗产分割而引发肢体争斗。党总支通过“百姓说事点”的服务平台对其兄妹进行《遗产法》宣传,并提醒他们,不要因为家庭纠纷造成人员伤亡,而受到法律制裁。经过反复教育和耐心开导,张氏兄妹最后终于和气处理了父母遗产的问题,一场严重的家庭风波因此平息。
社区借力打造四个服务平台,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也促进了社区管理的变化。
一是工作状况明显改观。过去,社区工作人员是总“理”,事事都得管、事事都要理;“四个服务平台”建立后,社区转换为指挥员和协调者,大事定调子、拿主意、搞协调,小事则由驻区单位、小区物业、业主和志愿者们协调解决。社区“一头热”变成居民互动,社区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是“做”,现在是“管”。
二是社区工作参与状况发生转变。过去,社区工作这台“戏”是社区唱、居民只管看,“四个服务平台”建立后,则是社区居民同台演、一起唱,轮流看。居民由“路人”变成“主人”,社区则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规划社区的管理建设以及为民办事上。
三是社区解决困难的力量得到增强。过去,辖区建设全靠政府投资,社区动不动就向政府打报告要钱要物,“四个服务平台”建立后,共建单位、驻区单位和辖区居民都参与进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社区解决困难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四是社区矛盾纠纷明显减少。过去,居民间时常会发生争吵,吵起来了就到社区告状,要求处理和解决,“四个服务平台”建立后,法律宣传教育普及了,志愿者介入提前了,居民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社区的矛盾纠纷则明显减少了。
(区实践办:沈建平,雅儒街道:李春仁、陈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