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展开】
当前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 征文选登 > 正文
让职业保障成为基层干部创业的激励
发布日期:2008-10-08      | 字体大小:【

让职业保障成为基层干部创业的激励
――有感于四川高县探索村干部离职保障制度

    现实:基层干部是“二次创业”不容忽视的力量

    今年7月召开的市委十届六次全会上,陈刚书记对全市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两个率先”,致力建设“四个名城”,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通过八年左右的时间,继续促进经济向更高层次升级,城市向更深层次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实施“二次创业”的队伍中,有一股力量不可忽视,这就是基层干部。基层干部承上启下,他们贯彻执行上级政策精神、收集社情(村情)民意,是政府联系人民的纽带;他们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是决策的建议者;他们承担了生产、维稳等大量基础性工作,是蓝图的施工队。因此,基层干部是“二次创业”基础的一环。如何激发他们创业激情,为柳州发展贡献力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目前我市的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创业能力不高,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而基层干部缺激情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关爱机制,在岗时琐碎繁重的工作与报酬不成正比,一旦离职则生活得不到保障。挫伤了热情,影响了“二次创业”顺利推进。

    探索:以离职保障制度激励创业

    从2008年年初起,四川省高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3200多名离职村干部,陆续从财政上领到数额不等的离职保障金和《离职村干部光荣证》。这是高县近年来探索建立村干部离职保障制度的最新成果。当地村干部普遍反映,离职保障金虽然钱不多,却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激励离职村干部继续发挥余热,担当起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矛盾调处员。离职保障制度还使在职村干部感到“在职有奔头,离职有靠头”,干事的劲头足了;使农村致富能人积极竞选村干部,“村官”岗位也热了。

    四川省高县的做法,为柳州市激励基层干部“二次创业”提供了一个可贵的经验。这就是:比起慰问、帮扶等关爱措施来,离职保障是最实在的关爱、最有效的激励。离职保障是一项长期政策,让基层干部对自己离任后的生活有了良好的预期,从而“安心”工作;离职保障反映出上级对基层工作的重视,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政治地位,使其有“信心”;离职保障能够吸引来更多人才服务基层,使基层工作这块“干馍馍”变成“香饽饽”,同时人才的聚集又形成竞争格局,促使基层干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激发“事业心”。一项制度,收获多重效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然而,实施离职保障制度,也存在一些困难:离职保障制度要求覆盖所有离职村干部,基数大,财政负担大;政策难以权衡村干部和社区干部之间待遇;统一标准下的离职保障可能使一些人产生“铁饭碗”的思想,反而不思进取;只体现公平,未体现效率;群众对此意见不一,等等。

    启示:为基层干部搭建“二次创业”的关爱和竞争平台

    市委组织部骆振严部长在贯彻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专题会上,提出要为党员干部“二次创业”搭建“关爱平台”和“竞争平台”,让党员干部“有渴望、有原动力、有成就感”。在此不妨将高县经验移植过来,以职业保障为基层干部队伍搭建关爱和竞争平台。职业保障,是对“基层工作”这个职业的保障,使基层干部不因从事基层工作而产生经济窘迫、能力素质得不到发展、社会地位低等机会成本。其内涵比离职保障更丰富,意义更深远。

    在生活上,职业保障要体现关爱:适当提高基层干部的物质待遇,增加交通、通讯和加班补贴;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争取条件逐步为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解决“三险一金”,建立离职保障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业务上,职业保障要体现竞争:将职业保障制度与责任制度、考核评比制度、民主测评制度结合起来,向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群众口碑好的基层干部倾斜,拉开梯度,不搞平均主义。在自我素质提升上,职业保障要体现激励: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鼓励基层干部在职攻读学位,保障其得到良好的自我素质提升的机会;加大对创新的奖励力度,将基层干部打造成钻研型、开拓型人才。在横向、纵向比较上,职业保障要体现公平:必须全面、稳定、持续地推进,保证辖区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任职的每一名基层干部都能享受到同等标准的职业保障。

    在全市向“工业强市、富民兴柳”迈进的步伐下,我们更应健全基层工作的职业保障制度,以职业保障来搭建关爱平台、激励平台、竞争平台,让基层干部这支大军在“二次创业”的号角中高歌前行。(柳南区委组织部  陈 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