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展开】
当前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 征文选登 > 正文
浅议关心基层党员干部
发布日期:2008-10-08      | 字体大小:【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是新阶段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历史任务的进一步明确,党内关爱帮扶机制也相应及时跟进,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就目前现状来看,这种机制与社会实际发展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某些领域的帮扶措施还不够具体到位。一是政治关怀不够全面。从目前情况看,党员尤其基层党员干部,在享有政治权力、接受政治关怀方面还不尽完善,有的党员交了一辈子党费,在党组织学习、活动、工作中为普通群众带了一辈子头,到了晚年还没好好享受过一次政治待遇,生活上困难,心理上失落,而组织的关爱却太少。这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应该不是一个正常现象。二是思想激励不够靠前。思想工作是我党建设中的一个有力武器,党内思想工作不是一个固定模式,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得到创新发展。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深入进行中,农村党组织模式也正在不断得到拓展。仅靠奖状、大会小会表扬等方式进行激励,未免显得单一,已不合时代要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在基层第一线,相对于城市来说,工作、生活、社会环境比较特殊,如何使思想激励方式融进时代特点,与政治、经济激励相配合,达到强有力的思想激励目的,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三是物质帮扶缺乏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党员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党员主体实质地位上出现了不对等现象。一个内部成员之间政治经济地位尤其是经济地位相差悬殊的党要实现党内和谐,是很难想象的,没有物质上的激励帮扶,就没有党的组织机构和党员之间的良性沟通,就无法缩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经济地位差距,克服党内两极分化;困难党员的自尊和归属感、集体荣誉感无法保障,从实质上保障党员权利也就无从谈起,以人为本的理念就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农村实行税费体制改革后,农村党员干部在经济收益上无法得到保障,为党组织、为人民工作却得不到起码的利益保障,这必然影响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影响党组织的内部和谐。

    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组织要通过政治上关怀、经济上关心、工作上关爱、生活上关照,使基层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有使命感、发展上有优先感、工作上有责任感、生活上有幸福感,强化党员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从而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在政治上关怀党员。一是要落实党员民主权利。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落实党员民主权利,维护党员合法权益,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制度。二是要拓展党员政治权利。党内重大事项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建立健全党组织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制度。三是要鼓励党员争先创优。积极开展党内“争先创优”活动,如:在设岗定责中,争创“党员示范岗”;在三级联创活动中,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使党员能够切身感受到“工作上争先进,政治上有奔头”,从而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2、在经济上关心党员。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激励机制,对岗位工作业绩好、表现突出的党员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奖励,充分发挥无职党员的作用。要建立党员扶助机制。党组织要会同农业、科技、科协、民政等部门,组织农村党员学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土专家”、“田秀才”, 在资金、项目、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创办中介组织,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3、在工作上关爱党员。党组织既要要求党员认真履行义务,干好本职工作,积极发挥模范作用,也要真心关爱每个党员。一是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培训机构、科技示范基地、远程教育网等教育资源,加强对党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等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致富本领。二是建立经常走访党员制度。要经常走访党员,分析党员思想、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帮助党员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激发党员的内动力,增强党员的责任感。 4、在生活上关照党员。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乡镇挂牌成立党员服务中心,村(社区)挂牌成立党员服务站,通过开展应急救助、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咨询服务等活动其充分体会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党员的幸福感,从而增强党员的内动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柳江县百朋镇党委  韦殿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