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产业验收的必经之路,我们今天一定要清理好路面塌方,明天验收组才好进山验收产业。”红岩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彩琼强调,雨天路滑安全第一,要提前疏通好村屯道路,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验收工作能按计划进行。近日,洋溪乡根据水情研判分析,抓住停雨时期,组织发动全乡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同步开展产业验收工作,切实做到防汛救灾、产业验收“两不误”。
“过了这条河拐个弯再下坡就到了,辛苦你们跟着我走那么远来验收产业,今年山里的6块田我都种满了优质稻,2.85亩的土地一点也没浪费。”红岩村村民吴东台在验收现场喜笑颜开地说,如果验收合格,按照优质稻新发展产业的补助标准,他将获得1140元的奖补资金。
验收组跟随奖补对象们跋山涉水,深入现场实地查看产业发展情况,严格对照产业奖补标准,认真核对实际产业项目与申报规模是否一致,并现场拍摄核验照片、记录产业的情况、填写验收表,做到“程序规范、数据准确”,严格执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核验原则,保证验收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确保产业奖补资金落到实处,做到应补尽补、不落一户。在洋溪乡的高山深涧、乡野田间,泥泞的路上深深地留下了党员干部们践行初心使命的脚印。
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以奖代补工作,激发脱贫群众产业致富内生动力,洋溪乡聚焦产业兴旺这一关键核心,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坚持“精准帮扶”“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公开透明诚信”“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奖补原则,成立由挂村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组成的9个产业验收工作组54个分队,逐户、逐地块、逐项目实地查看产业项目完成情况,确保奖补对象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并强化监督指导,验收工作由乡纪委全程监督,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真正做到从严从实。
同时,在产业验收过程中积极开展产业奖补政策宣传,充分发挥村级广播、流动喇叭、宣传栏、微信工作群的宣传作用,确保宣传到村、到户、到人,引导和鼓励脱贫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稳定增收致富,着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截至目前,共组织160多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宣传54次,验收合格奖补对象1040户,涉及奖补资金1409668.3万元,全乡产业以奖代补工作已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