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融水苗族自治县遭受多轮强降雨,辖区内降雨量最大达980.2毫米,融江河两次超出106.6米的警戒水位。为保护汛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融水县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熟悉村情民情优势,扎实把防汛工作做在前,暨当好前线“哨所”,又做好抢险“战士”,第一时间投入到抗洪抢险一线,为群众筑牢汛期“防护墙”。
全覆盖培训,把应急素质提升在前。出台《融水苗族自治县2020年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由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牵头,于6月11日至12日,举办融水苗族自治县2020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专题培训班,采用现场培训和各乡镇分会场视频直播的方式,对全县20个乡镇609名驻村工作队员、突击队干部进行为期2天的培训。邀请区委党校应急管理专业讲师、“八桂急先锋”社区响应队教官等,紧紧围绕农村自我安全防护与应急救护知识、基层脱贫攻坚工作队员心理调适辅导、应急救援技能等内容,通过理论知识讲解与实际操作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驻村工作队员汛期应急综合素质。同时,各乡镇工作分队,充分发挥退伍军人、医疗卫生系统干部熟悉应急救援技能优势,在本乡镇开展应急救援技能专题培训,通过线上线下学理论、现场实地练技能相促进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工作队员保护自身安全和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用技能。
全实景演练,把应急技能夯实在前。为全面做好防大汛、抢大险各项准备工作,融水县组织全体驻村工作队员组成应急抢险党员突击队,开展汛期应急救灾培训及演练,结合农村生活中常见的火灾、溺水、泥石流、地震、毒蛇咬伤、触电、犬类咬伤等事件,系统学习和演练防护装备使用、地质灾害避险、溺水救护常识、防火安全、应急通讯网络架设、夜间人员搜索等科目,现场练习呼吸与心跳查探、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术等科目操作要领,打造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民信赖的防汛救灾铁军。演练以贴近实景为原则,最大限度地模拟实景状态,全面检验全体驻村工作队员快速反应能力、协调联动能力、抢险实战能力、综合保障能力,为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夯实技能基础。
全配套投入,把防汛物资保障在前。防汛物资前置到乡镇。去年,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融水县拿出100万资金,专门采购、更新了一批防汛物资,并将物资前置到各乡镇,在道路中断的情况下由指挥部调剂使用。今年利用中央资金,再次采购一批防汛应急物资,其中卫星电话24部,橡皮艇3艘,编织袋2万个、无人机3架等,卫星电话发放到所有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前置到乡镇。投入1600多万元,以专职人员和民兵应急排组成,在每个乡镇组建一支综合应急救援队,实现救援队伍各乡镇全覆盖;应急装备配发到队员。投入10万元,为每个村的驻村工作队员发放一套应急救援装备,装备包含应急药箱、头盔、救生衣、手电筒、雨具、铁锹等,并为91个非贫困村安排1万元工作经费,追加26.05万元工作分队工作经费。同时,乡政府统筹安排挖掘机、铲车、应急机动车辆等待命,确保险情发生时人员、设备能迅速到位开展抢险救援。
全天候奋战,把群防群测织密在前。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汛期期间,全体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随时掌握汛情,确保“电话有人接、上报有人答、应急有人应,出险有人上”;织密群测群防通讯网,建立辖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微信、QQ工作群,群员有乡镇领导、全体队员、村“两委”干部、地质灾害监测员等;及时发布防汛信息。通过电话、微信、QQ群、广播等途径,及时发布雨情、险情等信息,提醒干部宣传到位、监测到位、汇报到位,让群众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动员全民参与防汛。建立全民防汛联络网,动员群众相互监测观察,发现险情及时报告,确保辖区险情早发现、早防范,及时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