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战斗力和工作力的基础,担负着维护农村稳定,组织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历史重任。安徽省枞阳县白梅乡党委始终把提升村级党建水平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采取巩固阵地、巩固班子、巩固机制的“三巩固”措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巩固阵地,加强根基。该乡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硬件与软件兼顾的原则,突出抓好配套设施的完善,充分发挥其阵地功能。2010年,投资20多万元对2个村党建活动阵地进行了扩建和整修,全乡8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投影仪,安装了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乡党委组织委员、组织干事会同电信部门工作人员逐村进行安装、调试、管理、操作,确定专人负责,确保使用效果,为农村党员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和致富信息提供广阔的平台。并将8个行政村的“万村网页”全部建好,为对外推介白梅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以来,该乡已组织举办政策法规、农业推广技术培训、食用菌技术讲座等学习培训20余期,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巩固班子,凝聚核心。为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该乡建立村干部经济待遇激励保障机制。切实解决村干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按照“一定三有”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村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关爱机制,在确保在职村干部“收入有保障”、激发在职村干部工作热情的同时,同时着力解决离任村干部“退后有所养”、解除离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为配合做好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按照精干高效、有人管事、能人干事的原则,让一些已到退休年龄的老同志和一些不能够胜任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的同志让出位置,将一些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优秀青年、科技示范大户和有创业激情且能带动群众致富的“能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使每个村保持3-4名后备干部,逐步调整优化村级班子结构,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基层干部队伍,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巩固机制,壮大队伍。为进一步规范村党组织工作,该乡制定了《白梅乡农村工作若干规定》,对农村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等各项工作做了详细规定,规范了农村党员干部的行政行为、办事程序和党员领办制制度;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健全了村“两委”印章管理制度,严格了用印程序,有效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也促进了村“两委”之间的团结;建立了党建工作协调会议制度,由乡党建工作组定期组织召开村党员干部会议,全面负责党建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考核,把基层党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实行乡党委成员科干联系村包片制,坚持定人员、定目标、定要求,包片领导每周一、四必须到所包片了解情况,每月向乡党委汇报一次所包村的党建情况。狠抓了1个后进村的班子建设,调整了后进村的“领头雁”---党支部书记,并在该村实行了党支部书记“跨村任职”的方式,盘活了“后进村”。目前该村已跃居全乡“一类村”的行列。在党员队伍素质提升、维护稳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工作上,该村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