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进一步改进,同群众的感情进一步增强,拉近了同群众的距离。红脸出汗、揭短亮丑,很多党员干部意识到“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知道”的心态偏了、错了;实打实、心贴心,广大人民群众也感到领导见得勤了,办事不卡壳了,政策能落地了,能掏心窝子的党员、干部多了。我们开展活动、反对“四风”,归根到底就是为了防止一些党员干部在心理上看轻了群众、在情感上疏远了群众,丢了群众路线这块宝、松了联系群众这根弦。
也要看到,群众工作有时代性,什么方法都不会是即插即用那么简单。过去有效的现在不一定有效,甚至变成了无效的“形式主义”。倘若一说联系群众,就只知道抱着棉被拎着米面往村里跑,那肯定是不够的。更何况,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人口分布和职业构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旦把尊崇传统变成刻舟求剑,连群众去哪儿了可能都搞不清。一些干部感叹如今群众工作不好做,感觉“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好用、硬办法不能用”,说到底是没找到群众工作的时代触点、跟不上群众路线的时代节拍。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是最好的作风。如果把群众路线束之高阁,遇到麻烦就别抱怨法宝失灵。如果干部平时从不上门,连村民名字都叫不上来,关键时刻就别指望一呼百应。善不由外来,名不可虚作,再多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资源,说到底都需要一颗“为民”的真心来支撑。只有拔除了“四风”的软钉子,才能扎实践行“执政为民”的政治伦理;只有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奋发有为的状态,才能在新时代赢得群众的支持与信任。(柳北区网友 覃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