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在上级党委的关心下,我们‘八协红’茶叶品牌越来越响了。”近日,笔者走进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八协村,该村党总支部书记梁永杰告诉笔者。近年来,该镇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创新边界治理模式、发展民族文化等四个方面,通过精准发力,突出重点,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深耕党建“基本点”,抓实基层组织建设
深耕基层组织建设,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以“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等专项行动为契机,建立“抓书记、书记抓”常态化工作机制,推行党委书记抓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抓行政村,村党支书抓具体落实的工作模式,形成层层工作闭环,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结合专项整改定期巡查落实、不定期督查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党员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研讨乡村振兴工作,从而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有效推进基层党组织提质增效。2021年独峒镇成功申报自治区级五星级党组织1个,三星级党组织1个,市级“红旗村”3个,建成了以8个三星级以上党组织、7个红旗村为纽带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群,被推荐为自治区首批农村基层党建达标乡镇。
找准党建“着力点”,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聚焦产业发展,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合作社里、建在田间地头,引领党员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党支部建设示范基地带动、党员带头发展,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党员+社员+群众”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两茶一螺一画一刺绣”产业,逐步形成独峒镇“党建+产业”新名片,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截至2021年底,独峒镇发展高标准茶叶种植基地4个,带动茶叶种植3.4万亩,产值达1.32亿元;100亩以上高产软枝油茶种植基地13个,带动高产软枝油茶种植面积1.3万亩,预估产值达1亿元;螺蛳养殖基地1个,养殖面积230亩,带动了独峒镇6个村900余户农户发展螺蛳养殖,养殖总面积达1467.88亩,农户预计每年户均增收23700余元。
打造党建“创新点”,探索省际边界联治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广西、湖南、贵州三省边界“山同脉、水同源、语同音、俗同形、人同心”优势,探索边界“党建+联治”工作机制,以独峒镇高定村党总支部、林略村党总支部和干冲村党总支部牵头成立桂湘黔三省坡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出矛盾联防、纠纷联调、组织联建、普法联宣、法律联援等“五联”创新举措,分别与贵州、湖南省建立接边地区联合调解机制,签订纠纷联防、联调、联控合作协议书,将纠纷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工作纳入三方协作范畴,极大促进了边界地区和谐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良好基础。2021年以来,先后组织调委会成员参与上级部门和党委组织的工作经验交流会3次,联合法治宣传活动4次,调处化解省际矛盾纠纷10余起。独峒边界联建联治模式得到了央视充分肯定,2021年11月14日被央视社会与法治频道(第12频道)《从心开始》栏目宣传报道。
凸显党建“闪光点”,促进民俗文化发展
充分发挥独峒民族文化优势,以文化传承技艺,打造独峒文化发展新局面,走出一条民族文化与基层党建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党支部+党员+农民画”发展指尖技艺模式,组织独峒镇农民画艺术馆党支部引领100多名农民画爱好者参与农民画创作,发展侗族农民画产业。通过党员带动培育,先后挖掘了杨共国、杨庆宜、杨功存等一批土生土长的优秀侗族农民画师,其中杨共国、杨庆宜被列为自治区级三江农民画传承人。如今已有500多幅作品被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2000多幅侗族农民画被作为国礼“出使”海外,整条产业年产值逾500万元,当地侗族农民画家群体每月人均绘画增收达到3000元以上,侗族农民画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