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内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面对日趋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八江镇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各村党支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筑起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密防线!
“工作队+党员”:突出党建引领,筑牢思想防线
危难时刻,站出来、顶上去,方显党员本色。面对疫情,工作队以第一书记为代表,与镇、村各级党员团结在一起,牢记初心使命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嘱托,将党的领导作为疫情破局的核心,将党员作为抗击疫情的先锋,能吃苦、敢打硬仗,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呈现出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特点,做到“日日有报告、周周有总结、月月有例会”,从细节上阻断疫情发展,将党旗插满抗疫一线,切实做到新冠肺炎疫情一日不除,思想防线一刻不怠。
“工作队+群众”:强化信息宣传,筑牢舆论防线
为了争取人民群众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形成万众一心,合力抗击疫情的舆论氛围。工作队不断加大面向群众的防疫宣传力度,除广泛使用微信、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提升宣传效率外,还针对八江镇各村留守老人较多,“新媒体”难以覆盖的实际,推行“老人老办法”宣传策略,通过组织“红喇叭”行动,将疫情防控政策、健康管理需知等重要信息录制成侗苗汉三语,以广播播报,人持、车载喇叭宣传等方式,无死角的传递至八江镇通广播的每一个村,通车的每一条路,通户的每一条巷,全面引导群众科学防疫,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并主动配合和参与到防疫工作中来。
“工作队+村委”:加大管控力度,筑牢门户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曾强调“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八江镇作为三江县的北大门之一,多村与邻省湖南相接,距贵州不远,疫情防控战线长、压力大。为做好防控工作,工作队深入贯彻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原则,与各村村委密切配合、主动出击,通过在省界、乡界间的重要隘口设置疫情防控服务点,全面监控跨区域流动人员健康信息;实行外来人员进出村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来访人员行程信息;落实大型活动报备制度,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节庆慎办”,严格限制人员聚集,多措并举地织密门户防线,不容“针尖大”的漏洞,严防新冠病毒渗透。
“工作队+村民小组”:全面入户排查,筑牢网格防线
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亲友过从甚密,邻里交往频繁。而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和长潜伏性若不能在源头上加以控制,将极易因一点“火星”,引发一场“山火”。为了摸清“家底”,工作队联合各村村民小组,将村域细分为网格片区,并全面开展“敲门”行动,通过实施地毯式跟踪排查,逐户登记建立村民健康台账,扎实推动疫情防控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要求。仅“清明”“三月三”期间,全镇就通过网格排查掌握省外返乡人员132人,市外返乡人员315人的基本情况,其中低风险地区446人,中高风险地区1人(已及时上报并送往集中隔离点隔离)。
“工作队+村医”:服务疫情防控,筑牢医疗防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更及时、有效地应对疫情,工作队与镇卫生院派驻各村的村医建立密切合作,突出专业的队伍做专业的事,全力守住人民群众健康底线。一方面,继续动员未完成三针疫苗接种的村民按期完成接种,特别是对村内不方便外出的老人及小孩,采取人员集中的上门服务,人员分散的专车接送,确保疫苗接种不漏一人、应种尽种,全面提升村民对新冠病毒的抵抗能力,降低疫情大流行的风险;另一方面,积极动员村民完成桂核酸居民端的核酸检测码预申领,尤其是计划外出务工和求学的村民,切实将核酸检测前期服务工作做好、做扎实,保障村民能正常返工、返学。
下一步,工作队已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时刻保持战斗状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继续全力配合八江镇党委政府,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稳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到战疫情,保春耕;战疫情,稳就业;战疫情,促发展,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八江镇乡村振兴总体战略的影响。